路透民調:58%美國人認為中國利用TikTok塑造輿論 (中央社)路透社/易普索(Reuters/Ipsos)民調顯示,過半數美國受訪者認為中國利用短影音平台TikTok塑造美國輿論。
而房子的所有人若未被轉移,拆除工程原則上就必須經過有繼承權的全數相關人士同意,這也導致申請、審查等手續相當耗時。新聞來源 日本石川強震過後4個月 逾4600人仍在避難(中央社) 石川強震拆除進度不到1% 建物未登記成障礙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日本石川地震後的性別餘震:衛生棉成為災區物資單上的「奢侈品」 (更新)石川強震焚毀永井豪紀念館,《無敵鐵金剛》漫畫原稿竟還在,網友直呼奇蹟 日本石川地震累計206死、受災建物近5000棟,學者:這種規模的強震每3000到4000年發生一次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不過,根據石川縣結構物拆除協會的幹部表示,自來水管等基礎設施尚未充分修復的狀況下,估計要到今年秋天3000名人力才能同時作業,「而2025年10月要完成所有拆除作業有點吃力」。《朝日電視台》報導,珠洲市全境幾乎還是處於停水狀態。石川強震拆除進度不到1%,建物未登記成障礙 (中央社)日本今年1月1日發生能登半島地震後,石川縣內約4萬8000棟包含住宅、店鋪等建物全倒或半倒,而縣府估計其中約2萬2000棟建物需要被拆,不過截至4月22日拆除進度不及1%。縣府估算災區所需的臨時住宅數量為6421戶,截至4月30日前約3300戶已完工,並預計5月中旬搭好約7成的4500戶,6月蓋好約8成的5000戶,8月前搭建好所有臨時住宅。從各地區來看的話,輪島市受損建物達1萬4816棟、七尾市1萬3597棟、珠洲市7375棟、能登町6519棟、志賀町6247棟等。
日本石川強震過後4個月,逾4600人仍在避難 (中央社)日本能登半島地震今年元旦發生後,至今滿4個月,已知造成石川縣內245人死亡。即使加上自費拆除的建物數量,僅有131棟建物被拆除,進度不到預估值的1%。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,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,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?有34.4%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。
另一方面,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,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。其中,對均衡弱勢的關懷,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,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。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,「可以藉此節稅」(72.4%)為主因。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,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,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
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,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,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。」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,但你知道嗎?台灣人的良善,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,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。
顯然,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,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。捐贈個人遺產者,有78%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,46%盼支持特定團體。一個國家的偉大,不在於國土面積、人口多寡、國防強弱,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。另一方面,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,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。
再者,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,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,此過時法令的規定,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。但是,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,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、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,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,是「無法」享有免課稅的福利。年收入較高的族群,則更贊同不合理「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」。原因為何?關鍵在於當前《遺產及贈與稅法》明文要求,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「免」課遺產稅1。
其中,對均衡弱勢的關懷,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,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。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「不合理」從「遺產捐市場調查」可以觀察到,有74.1%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,相當「不合理」,進一步探究原因,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」、「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」、「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」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。
圖片來源:遺產捐市場調查在願意捐贈者中,交叉分析收入分布,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,達4到5成。回顧〈遺產及贈與稅法〉從民國62年制定,雖經歷幾次修法,捐贈予「公益社團法人」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,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,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。
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,發現年齡越高者,越認同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」。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,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,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?有34.4%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。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,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,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,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。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「較高」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,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。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「遺產捐市場調查」 2結果發現,便有26.4%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,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.9%,但約1/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。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,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,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,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,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。
至於捐贈原因,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.4%盼幫助弱勢族群,33%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。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,「可以藉此節稅」(72.4%)為主因。
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,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,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。另外抱持「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」想法也有43.1%比例。
「台灣最美的風景,是人在當下的中國游泳選手興奮劑風波中,WADA一再強調,該機構官員接受了來自中國安全部門的調查結果,也就是飯店廚房「污染」導致違禁藥物曲美他嗪檢測陽性。
在進一步調查之前,WADA是否可以就已經確認的事實認錯並道歉呢? 這種特別對待的理由之一,是當時還在新冠疫情期間。經過數年的反覆調查和爭訟,2020年12月,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宣布,認定俄羅斯反興奮劑中心違規。因此,讓人驚訝的是,在經歷中國疫情廣泛瞞報、彭帥案不了之之後,尤其是在經歷了,同樣是專制國家的俄羅斯體育監管機構系統性大規模作弊之後,WADA竟然還能對中國反興奮劑中心言聽計從並秘密配合。單就這一點而言,中國已經受到了特別對待。
他的憤怒表明,他顯然認為自己應該更早知道。根據WADA指派的調查官麥克拉倫(Richard McLaren)的調查,在2011年至2015年間,俄羅斯有超過1000名運動員服用興奮劑,涉及30個體育項目,是由國家操縱的大規模服用興奮劑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。
透過查看WADA的文件,就能釐清中國方面是否有組織地參與造假嗎? 那麼中國政府是否也會授權科提爾「完全且不受限制地查閱」相關檔案及文件呢?答案是明擺著的:4月22日,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答記者的問題時稱,「相關報道是虛假訊息,是不實報道」,「涉及的中國游泳運動員無過失、無疏忽,不構成興奮劑違規」。如果俄羅斯運動員能夠自證清白,可以中立身分參賽,但不得穿著、穿戴任何有俄羅斯字樣的服飾,比賽現場也不得播放俄羅斯國歌。
他們當然也會假裝不知道,原中國奧運體育代表團的隊醫薛蔭嫻揭露,中國曾經由政府組織系統性推進興奮劑的全面使用,數以萬計的中國運動員在1980到1990年代集體使用違禁藥物來提高成績。這個國際機構真是健忘——在俄羅斯的大規模興奮劑醜聞案中,內部爆料人透露,在調換了索契冬奧會上俄羅斯運動員的尿液樣本這個關鍵環節上,就是俄國斯安全人員親自出手的。
第二,WADA對中國方面不干預的決定是否合理,其中包括WADA是否給予中國特別對待。外界對此「廚房污染」一無所知,處理過程都是暗箱操作,直到最近媒體才曝光出來,引起國際輿論大嘩。差別可能在於,中國不只有不輸於俄羅斯特工的國安人員,還有遠遠強過俄羅斯的國際公關手段,以及臉皮更厚實的「戰狼外交」團隊。俄羅斯的「制度性陰謀」 世界各地的運動員都可能違規使用興奮劑,但是政府控制的監管機構系統性地參與造假,顯然更容易發生在專制國家。
為此,WADA表示,科提爾將被授予「完全且不受限制地查閱WADA所有與此事有關的檔案及文件權限」。但是,中國反興奮劑中心聲稱,這些運動員所入住的旅館廚房出現「污染」,因此沒有進行任何處罰。
事情的最新進展是,4月25日,WADA任命了一名特別檢察官——來自瑞士的科提爾(Eric Cottier)主持對此事件進行獨立調查。根據媒體報導,國際反興奮劑專家普遍認為,這種情況應該立即讓他們停賽。
根據德國電視一台調查興奮劑的編輯部,在專業實驗室進行的模擬實驗,中國方面聲稱的「廚房污染」雖然不能完全排除,但是可能性極低。更可能的是,這些運動員在先前數週就已服用了該違禁藥物。